贾浅浅
近年来,随着传统文学的江河日下,已经很少有人主动去谈文学之事了,尤其是文学圈儿的局外人;更遑论诗歌了,说“某某人是个诗人”,近乎等同骂语。
然而,1月28日,微信公号“文学自由谈”发布了一篇批评家唐小林的文章《贾浅浅爆红,凸显诗坛乱象》后,可能平时从不曾关注过诗歌的人,也加入了讨论诗歌美学和意义的阵营,有些人甚至开始了模仿比赛,将普通的几句话用回车键断行,再添加一些“屎尿”之类的污词,便说是自己创作的诗歌。
当然这是恶搞,与真正的诗歌创作无关。
不过,随之,贾浅浅的特殊身份,也成了被抨击的对象,因为他父亲是著名作家贾平凹。而她从本科到读博,从毕业到去高校任教,再到评为副教授,似乎过于顺利了些,别的不说,几乎“一边倒”地认为她水平太凹,发表的论文质量不高,有些篇目是否算论文也值得商榷。
按说,批评家唐小林批判贾浅浅的诗歌,挺到位的,举了几首写得不好的作例子,认为贾浅浅的诗歌,其性质“变态、污秽、猥琐、平庸”,“与其说是在写诗,倒不如说是在以诗歌的名义大肆糟蹋和亵渎诗歌。其文字的污染性、传染性和破坏性,无疑是对当代诗歌罕见的荼毒”。
我觉得唐小林的文学评论写法是没有问题的,不可能像北大教授、诗人臧棣所说,必须挑一部分写得不错的,狠狠夸赞一番,再草蛇灰线的、似是而非的、浅尝辄止地写几句不痛不痒的批评的话,虽然有不少人这么干。
是不是名气越大越谨慎呢?
我想作为一个北大中文系的教授,他知道文学批评应该怎么写,就像你不能要求鲁迅先生的杂文必须面面俱到一样,杂文就是要“抓取一点,攻击其余”,因为这样显得有力量。至于辩证法,骑墙,一分为二,能看懂文章的人,自然懂得。
然而臧棣却因为唐小林没有在文中激赏贾浅浅“有几首还挺好的诗”,就在接受新京报记者的采访时,大肆鞭挞唐小林的行为“是一种精神疾病现象”,说“唐小林是很狡黠的。但有点邪恶的是,他知道怎么利用自己的草根身份,精明地消费自己的草根身份”,“唐小林以此来立论他的攻击,是一种下三滥的作派。非常LOW。波德莱尔代表了西方文化的“审丑”,“审丑”文化基本上是对人的丑陋的一种原罪式的批评,具有很强的道德讽喻意味。波德莱尔的做法是完全没有问题的”。
北大教授、诗人臧棣
而且,针对去年北大核心期刊、CSSCI源刊的《文艺争鸣》,突然在2020年第8期一连发表了5篇贾浅浅诗歌评论的文章,每篇都是大加赞赏,有职业教授,比如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何言宏教授,有贾浅浅的同事,比如西北大学老师陈晓辉,有福建人民出版社的编剧朱必圣,还有名不见经传的福建三明广播电视台新闻部编辑卢辉等。臧棣教授的态度是,“为什么研究贾浅浅的论文,就不能上C刊?不服的话,这人也可以写一篇臧棣诗歌的研究文章,我保证他能上C刊。哈哈”。
我总感觉臧棣老师的话里有几分痞气,语言里看不出他这个年龄他这个地位应有的幽默,而油滑却昭然若揭了。
我倒不是期望臧棣老师说出什么“《文艺争鸣》为啥一时突然不争鸣了,却发了一组狂吹贾浅浅的诗的文章”背后的秘密,但作为北大教授,一个有些名气的诗人,总感觉这样的态度,比批评贾浅浅诗歌的唐小林还要狡黠三分。
这对于一个著名诗人来说,孰可忍孰不能忍。
其实这个世界上,最不缺明眼人。
这不,对臧棣老师这篇采访反应最大的,要数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肖鹰。因为臧棣身为北大中文系教授,在为贾浅浅辩白时,犯了个低级错误,就是在引用庄子的话“道在屎溺”时,没明白庄子这句话的真实意思,以至本想吹捧下贾浅浅,想说“在现代诗的强力面前,一切皆可入诗。不要小瞧屎尿”,却一不小心将屎盆子扣到了自己的头上。哇哦,没有文化真可怕。即使是北大教授,也概莫能外。
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肖鹰
臧棣老师的原话是“庄子早讲过的‘道在屎溺间;所以,从大的立场讲,如果说我们的文学还有面对人生的真相人性的真相,那么,屎尿怎么就不能入诗呢?将屎尿跟诗歌对立起来,在现代审美的逻辑自恰上,完全不成立”。肖鹰教授的意思是,臧棣老师属于庄子小白,需要补课。
肖鹰老师作为清华大学哲学系的教授,你不得不佩服他扎实的文学功底。他在文章中这样写道,庄子讲“道在屎溺”,原意只是说明“道无所不在”,庄子不过阐发老子道学之意:屎溺属于万物,自然也就包含道,即是道的产物和表现。按照庄子的原意,是不能以“道在屎溺”为贾浅浅写“屎尿诗”作辩护的,若想辩护,可用庄子的另一个命题,即“臭腐与神奇互化”,所谓:你看屎尿是屎尿,我看屎尿是琼浆玉液。
哈哈,肖鹰老师也够“歹毒”的,骂人不带脏字儿。
肖鹰老师的文章很长,用层层剥茧的手法,细评了贾浅浅的诗文,真可谓近来除了我写的两篇文,十分罕见的质量较高的文。有兴趣的读者,可找来看看,真长学问。肖鹰老师文章的题目是《为贾浅浅辩护,别拿庄子说事》。
其实,我最佩服肖鹰老师的,除了他是哲学家,庄子研究专家外,还有他敢于说真话的铮铮铁骨。这在当代知识分子里,如同金子般可贵。
肖鹰老师说,藏棣教授与著名诗人欧阳江河、西川等人,作为知识分子阵营的重将,是猛力讨伐民间写作诗人的“下半身写作”的。然而现在,他们纷纷投入贾浅浅诗歌的捍卫者团队,不仅要证明贾浅浅诗歌的“神话”品质,而且还要为“屎尿诗”正名。“作为人体排泄物,屎尿更下于下半身。是什么原因促成藏棣们的集体倒戈呢?”
纵使肖鹰没详说,其原因也是不言自明的。
至今9天过去了,无论是贾平凹,还是贾浅浅,都未对“贾浅浅之诗遭群嘲”一事发声,我想他们是明白的,就像当年贾平凹遭遇“《废都》被禁”事件一样,这顶多算是文学之旅的一段插曲。当年《废都》被禁,贾平凹虽经历了一番心理的折磨,但也换来了极大的名气,塞翁失马焉知非福,没准儿他们在炮制更大的文学现象呢。
也许是因为近来娱乐圈儿的瓜太多了,文学圈同样要搅起一池春水,有人关注未必是坏事,
至于诗写得好坏,可先放一放,写得不好,再下点功夫,写好便是。
不过,不管是贾浅浅,还是臧棣,因为他们都是中文系的教授,是要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,又都是诗人,补上文化这一课,至少别在引用庄子的话上闹笑话儿,似乎是迫在眉睫之事。
贾浅浅还年轻,臧棣也不大,一个42岁,一个58岁,学到老活到老,同样会成为一代文学大家。
祝福二位。
同时,也祝福贾平凹老师健康长寿。
贾平凹老师可不小了,已近7旬,1952年生人。人过七十古来稀,可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,却连推两部长篇小说新作《暂坐》和《酱豆》,这是贾平凹创作的第17部和第18部长篇小说。乖乖,写长篇小说是极耗体力和心力的劳动,仅凭这一点,我相信贾老一定会帮女儿度过这一难关,并从此让女儿迈入诗坛的更高层,
一边“而今迈步从头越,一边”“到中流击水,浪遏飞舟”。
贾平凹为读者签名